虽然自动驾驶的全面应用还有众多争议,但辅助驾驶在高速路上可以减轻驾驶负担,已经成为共识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到了2023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已贴近40%,明显高于燃油车的18.1%。
L2级的辅助驾驶并不用增加太多元器件,早期也是在燃油车上安装,为什么新能源车的普及率会更高?
电动化让辅助驾驶加速普及
(资料图片)
8月21日,乘联会发布了《2023 年 7 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》,从报告中可以看到,新能源乘用车在 L2 级以上的装车比例要显著高于燃油车型。
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39%,其中,L2级辅助驾驶34.9%,L2+级辅助驾驶装车率为4.1%。从价位区间来看,16万以上的车型大多都已经配备了L2级的辅助驾驶功能。
燃油车方面,2023年上半年燃油车L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只有18.1%,16万元以上车型装车率也只有20%左右,40万以上车型安装率反而只有5.5%。
除了L2级的辅助驾驶,其他主动安全配置方面,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也相对更高。 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方面,这一功能在23年上市的大多新车中已实现全系标配,16万以上的乘用车型对于AEB功能的普及率已达到67%。在新能源领域,AEB功能的装配率继续提升,但大范围装车的价位段依然保持在16万元以上。16万以下的新能源车碍于造车成本压力,对于辅助功能的装配整体反而落后于燃油车。
ALC自动变道功能方面,整体装配率偏低,其配套车型主要集中在32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型中。ALC功能的实现对于车侧及后方监控要求较高,同时要求车辆能够实现自动的车道变换,是实现城市/高速路段点对点辅助驾驶的先决功能。
APA 自动泊车功能方面,该技术已在燃油车领域发展多年,由于成本高昂、配置规模一直较低。不过由于高级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展,多家辅助驾驶企业推出了行泊一体的 APA 自动泊车功能方案,用辅助驾驶的技术架构,来实现自动泊车功能。该技术一方面提高了辅助驾驶系统的性价比,另一方面加快了APA的普及速度,并为自动泊车提供了遥控泊车、循迹泊车以及自主代客泊车等高级泊车功能。
目前,新能源乘用车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配置了APA功能。今年上半年,32万-40万元价位的装车率有了一定的下降,24万-32万区间有了一定的提高。
新能源汽车营销需求更强
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,市场整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。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3年6月销售77.9万辆,环比下降3.2%,同比增长32%,渗透率达到32.6%。
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,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,也带动了辅助驾驶功能的快速普及。
如今,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都以智能化作为卖点,不少高端新能源车型纷纷在“卷”L2+级的智能驾驶水平,但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购买高端车型。于是,在低配及相对入门的车款上,普及L2级的辅助驾驶,成为了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标配。
当前,哪怕10万元出头的新能源汽车上,都可以看到L2级辅助驾驶功能作为重要宣传卖点之一。而同级别的很多合资品牌燃油车,L2级辅助驾驶功能并非标配。
同时,新能源汽车品牌将辅助驾驶的普及性装车,也让辅助驾驶产业链更加壮大。辅助驾驶供应商,也从原来的只有博世等海外品牌,到如今地平线、大疆、华为等众多供应商。供应链体系的完整,极大地促进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铺开。
新能源汽车在辅助驾驶功能上的普及,也与新能源汽车普遍来自全新平台或架构有关。当前,以比亚迪e平台3.0、吉利浩瀚、长城柠檬都众多平台都衍生出了诸多新款新能源车型,这些平台能支持众多智能化功能的加入。而市场上的燃油车型,大部分都是源自旧平台,要更新L2级辅助驾驶功能,就比较复杂了。所以,车市上也基本只有TNGA平台的丰田,可以在10万元级的卡罗拉上标配L2级辅助驾驶。
不过,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高端车型也未能完全带动L2+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,如今L2+级辅助驾驶功能普及率依然偏低,主要由于实现L2 +级辅助驾驶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硬件辅助,上车成本偏高。另一方面,在城市路况驾驶时,客户对L2 +级功能的体验感知并不强烈,使得L2 +级辅助驾驶功能上车的性价比相对偏低。
潇湘晨报记者胡雄
关键词: